俄方的報復來了,基輔遭導彈襲擊,發生多次爆炸,我使館緊急發聲
據多家主流外媒報道,烏克蘭基輔市中心發生多次爆炸,疑似遭導彈襲擊,系數月來首次,隨后基輔市長也在社媒發文,證實上述消息,這也是自克里米亞大橋遇襲以來,俄烏沖突再生變故,或將導致岌岌可危的局勢進一步升級,引爆不可預測的事態。
隨后,烏克蘭內務部部長顧問格拉先科在社媒撰文稱,一枚導彈落在基輔弗拉基米爾大街的一座雕像旁,而此地距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辦公室并不遠,由此可以推斷,這或許是一場早有預謀的襲擊,就在外界紛紛猜測幕后主使時,美聯社、俄新社對此事進行跟蹤報道,確認導彈是俄軍發射。時下,基輔正在遭遇第二波巨大爆炸,且強度遠勝之前,市內公交地鐵已停止運行,市政管理部門要求民眾進入庇護所避難。我駐烏使館也于第一時間發布消息,提醒所有中國公民,自國內不要來烏,自第三國不要返烏,堅持留烏人員務必做好應急和避險。
自烏克蘭策劃襲擊克里米亞大橋后,俄方的報復之舉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,只是沒有想到來得如此迅猛。早些時候,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稱,俄方將克里米亞大橋事件定義為基輔政權所犯下的“恐怖主義行徑”,俄方將消滅所有恐怖分子作為回應。
盡管梅德韋杰夫并未提及俄羅斯具體的打擊手段,但當時普遍有輿論認為,俄羅斯或許有動用戰術核武器的風險,有俄新社記者就此事提問,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卻顯得頗為淡然,稱克里米亞事件并不在動用核武器的范疇內,甚至調侃記者的問題提得完全不對路。
于是有一種觀點認為,俄羅斯對克里米亞事件表現得頗為克制,在正面戰場受挫,且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,俄羅斯可能選擇忍氣吞聲,不采取大規模反擊措施。然而出乎意料的是,俄羅斯的克制只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,一場毫無征兆的襲擊,將基輔炸得措手不及,這也預示著俄烏沖突將進一步升級,甚至不排除有滑向全面戰爭的可能。
自美國與北約頻繁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以來,俄烏戰局有所逆轉,此前節節勝利的俄軍,呈敗退之勢,即便俄羅斯出臺局部動員令,戰局也并無太大的起色,烏軍奮力向赫爾松、盧甘斯克方向推進,而俄羅斯則以防守反擊的態勢,在哈爾科夫、頓涅茨克以及巴赫穆特等地區集結兵力,整個戰局呈現出溫吞僵持的局面,并無太多的驚爆點。
有觀察人士判斷,盡管烏軍露出反攻的勢頭,但當前的局面仍在俄羅斯可以接受的范疇之內,此前俄軍并未大規模轟炸烏克蘭的基礎設施,也沒有任何動用核武器的征兆,便足以引為旁證。
然而,這層默契被克里米亞大橋事件所摧毀,即便兩國目前正處于戰爭狀態,但悍然襲擊大型基礎設施,也是不折不扣的恐怖行為。梅德韋杰夫此前早已撂下狠話,假使基輔政權膽敢襲擊克里米亞大橋,那么烏克蘭將迎來“末日審判”,如今看來,倒也并非恫嚇之言。
可以肯定的是,俄羅斯拋下此前的克制,以導彈襲擊基輔后,不僅俄烏沖突的性質會發生偏移,戰局也勢必迎來變化。那么這種魚死網破的局面是否符合西方的期待呢?引用俄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此前的預測,華盛頓可能并不止步于頻繁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,美國已毫不掩飾其直接參與俄烏沖突的欲望,在美國單方面的推動下,俄美“核沖突”的門檻似乎近在眼前。
上一篇:德國發揮了國際主義精神
特別聲明: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權均屬于火王燃氣灶售后維修服務中心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違背上述聲明者,火王燃氣灶售后中心將追究其相干法律責任。